流挂、下沉、流淌
定义:涂层表面存在过多涂料在被涂物的垂直面和边缘固化并牢固附着的现象称为“流挂”,涂装完毕到干燥期间涂层局部垂流,呈厚度不匀的半圆状、波纹等现象称为“下沉”,被涂物表面涂料大面积淤积的现象称为“流淌”。
相关说明
流挂是涂料在被涂物的垂直面和边缘附近积留后,照原样固化并牢固附着的现象
下沉是涂装完毕到干燥期间涂层局部垂流,产生厚度不均匀的半圆状、冰瘤状、波状等的现状
流淌是被涂物垂直表面涂膜大面积的流挂现象
批量的流挂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油漆合格率,对流挂的修复会造成二次缺陷,如打磨露底、流痕等缺陷,需要修补则会造成此区域涂层性能下降。流挂缺陷在涂装缺陷中比较常见,需要极早预防,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对策。
产生原因:
1)喷枪与被涂物距离太近,喷枪移动速度太慢,一次性喷涂过厚;
2)喷涂气压过低,喷幅小,喷枪出漆量大;
3)所用稀释剂与涂料不配套,涂料中高沸点溶剂含量多,油漆黏度过低;
4)喷房风速不在工艺范围内;环境温度过低;稀料挥发太慢。
5)湿碰湿喷涂中晾干时间较短;
6)喷涂不均匀,涂膜厚处表干慢,如其下部薄极易形成流挂。
7)连续喷涂过厚过湿是流挂的最常见的原因。
8)稀释比例不当。过多的稀料使涂料粘度太低,降低了抗流挂的能力。
9)走枪速度太慢,一次喷涂过厚等。
10)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11)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刷涂不均、厚薄不一
12)被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喷涂,对于要求较高的涂膜可以分为多道喷涂,每道喷涂需要晾干一下再进行下一道喷涂;
2)做好喷枪调整,保证喷涂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3)检查涂料的黏度及喷涂气压处于正常工艺范围;
4)提高喷漆室的温度在要求范围内,对风速进行测量确保风速符合要求;
5)选用正确的稀释剂;
6)在喷涂时确保被涂表面清洁。
7)流有10~15分钟的层间接隔时间。
8)学习并采用正确的喷漆技术。
9)采用适合的涂料,并按比例使用。
10)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11)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12)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
13)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
13)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14)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有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
补救方法:
1)待涂膜烘干后,用细砂纸对流挂处进行湿打磨并对其抛光,对流挂较大处用刮刀刮平,再对流挂处打磨至无流痕并重新喷涂烘干。
2)对于局轻微的流挂可在漆膜完全干燥后,采用1000号以上砂纸水磨,然后抛光处理。
3)对于流挂问题严重的漆面,待彻底干燥后重新打磨、清洁后重喷。
汽车涂装流挂
流挂是汽车涂装生产过程经常遇见的漆膜质量问题,造成流挂的因素众多:油漆特性、施工环境、人员技能、喷涂设备及工艺参数等密切相关。
解决方法:
1、正确选择溶剂,降低慢溶剂含量,注意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还可以通过与含慢溶剂少的新涂料掺和使用来补救流挂缺陷。
2、体改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喷涂均匀,一次不宜喷涂过厚。在喷涂时施工参数可以通过增加空气压力、增加喷枪和工件的距离、增加二层涂层间的闪蒸时间、降低涂料流动速度、用较小的喷嘴、提高旋杯速度、提高涂料雾化程度、降低涂料漆雾雾滴的大小等方法来控制。
3、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加强换气,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上,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及调漆环境温度。
4、调整配方,正确使用助剂,增加防流挂剂的用量。
流平性、表面张力、残留溶剂的挥发速率和残留溶剂的溶解能力都是由配方决定的涂料特性。然而,残留溶剂的比例仅由配方影响到某一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雾化过程。
检测规定:
国家标准GB/T9264-88《漆流挂性的测定》检验方法,采用流挂试验仪对色漆的流挂性进行测定,以垂直放置、不流到下一个厚度条膜的涂膜厚度为不流挂的数值,厚度数值越大说明越不容易产生流挂。